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质量提升”成为热词。而去年以来,广东的质量提升就已付诸行动,在质量时代实现领跑发展。该省在妇幼用品、学生用具、生活家电等10种消费品领域开展的质量提升行动,已经实施一年,取得显著效果,成为提振消费信心,增强“广货“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消费品质量关乎产业,紧系民生。广东省质监局把消费品质量提升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作为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的重要步骤,会同各方面力量,抓住问题攻关,既提升了实物产品质量,又提振了实体经济信心。
对比2016年和2015年的有关数据,不难看出,两年来由质量催生出的“广货”消费情况的变化:
2016年广东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可喜的是,大部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产品产量有不同程度增长,如智能手机产量同比增长9.4%;热水器产量同比增长3.0%;电饭煲产量同比增长1.7%。
上述数据表明,广东消费品市场既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也有效提振了消费信心。
去年以来,为尽快提升妇幼用品、学生用具、生活家电等10种消费品质量,广东省质监局紧盯产品生产环节的”短板“,通过实施标准提档升级,运用各种质量手段促使主打产业、主打产品不断改进质量。
通过加强标准引领,保持消费品标准体系的适用性和先进性。该局推动出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推进广东先进标准体系建设的意见》,为建设广东先进标准体系做好顶层设计。一方面,开展电子商务产品标准明示鉴证试点,倒逼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提升。另一方面,构建消费品先进标准体系,大力推广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同时,确立重点产品标准比对范围,制定了《广东省国内外标准比对方案》,明确国内外先进标准比对目标及工作方案。
通过改进日常监管,优化广东消费品市场秩序和消费环境。在强化监督抽查过程中,科学规划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加强“不合格产品发现率”的有效性。尤其是加强质量警示,对国抽、省抽单一产品抽查批次数量大于10批次、不合格产品发现率超过30%的地市发出质量警示,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实施整治提升。在开展消费品质量整治提升过程中,按照质检总局部署,围绕空气净化器等10种重点产品开展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在此基础上,将质量不稳定的热水器、电声器材、厨房电器具、皮具/箱包、家用美容/保健电器具5类特色“广货”列为质量整治提升对象,确定重点区域,提出明确的提升目标和具体整治措施。在创新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提升中,联合新闻媒体和公众,开展“我参与电商产品质量提升”体验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共促电商产品质量提升。
通过开展国际比对,增强广东优质消费品的国际竞争力。为提高“广东制造”的国际竞争力,该局以国际顶尖企业和产品为标杆,以争创国际一流产品为目标,在全国率先实施民生产品质量比对研究提升工程。一方面,发挥国家、省级质检中心的技术支撑服务作用,选定LED光源控制器等3种重点民生产品,珠三角9市及顺德区各选定了1种产品开展比对研究提升。另一方面,通过与国际一流同类产品开展实物研究、标准比对以及实施标准制修订、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等一体化工程,查找产品质量“短板”,规划产品质量发展路线,推动了产品质量提升。
通过夯实质量基础,提供消费品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为加强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建设,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该局加快了高等级计量基标准建设,使消费品制造量传溯源体系进一步完善。为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计量检测管理体系,全省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和计量保证体系确认的企业达3821家,提高了企业质量提升能力。为强化检验检测的服务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公共检测服务平台自主创新与服务创新的“双基地”作用,突破消费品相关产业质量关键技术,服务企业研发中试熟化。
通过推进社会共治,完善消费品质量现代治理体系。为完善现代监管体系,通过构建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为核心、消费者权益维护为监督基础、保险救济和社会救助为保障、市场技术基础建设为支撑、政府依法监管的现代监管体系,落实销售者对所售假冒伪劣消费品承担首负责任,鼓励企业购买产品质量责任保险,强化消费者与社会监督。为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广东省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数据库,形成省、市、县三级质监系统对企业质量信用档案采集范围的质量信用信息的定期采集录入机制。
目前,该局通过推动多元共治的大质量观,基本形成了质监部门主导、各方共同参与互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工作格局,建立了政府实施主导、市场优胜劣汰、行业自我约束、社会舆论监督、群众广泛参与的“五位一体”消费品质量监督与提升工作机制。
版 权:中标质市场调查中心 商务合作联系:18801000315 |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甲306号国家水利部 ICP备案号: 京ICP备11013734号-1 |